万事俱备,只欠东风的成语故事


万事俱备,只欠东风

拼音wàn shì jù bèi,zhǐ qiàn dōng fēng

基本解释一切都准备好了,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,不能放火。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,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。

出处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9回:“欲破曹公,宜用火攻;万事俱备,只欠东风。”


万事俱备,只欠东风的典故

三国时代,在赤壁发生了一次历史上著名的战役,叫“赤壁之战”。

当时魏军的曹操拥兵百万,想吞并南方。吴、蜀就联合起来,一起对抗魏。

吴军的统帅周瑜和蜀军的军师诸葛亮在一起研究攻打曹操的方案。他们决定利用曹操狂妄自大的轻敌情绪,采用火攻的作战方案。

周瑜先用反间计,诱使曹操杀死了曹军中熟悉水战、可以抵挡他们的得力将领蔡瑁、张允。接着又叫庞统假作献计,骗曹军把战船连在一起。这样,如果着起大火,战船不能分开,曹操的军队就会全军覆没。

周瑜又使出“苦肉计”:当着很多人的面痛打老将黄盖,然后让黄盖去诈降曹操。实际上,黄盖在归降的船中装满了容易燃烧的物品,准备诈降时冲向曹营,发起火攻。

一切都安排好了,周瑜却高兴不起来,反而忧虑成疾,卧床不起。原来,要达到火攻的目标,还需要一个很重要的条件——要向北岸曹军放火,必须依仗着东南风才能办到。而当时正当隆冬季节,天天都刮西北风。

诸葛亮拜访周瑜,周瑜急切地请教诸葛亮有什么办法。诸葛亮对周瑜说,自己能呼风唤雨,可以借三天三夜东南风来帮助周瑜放火。

周瑜立即命人筑了一个土台,叫“七星坛”。诸葛亮在“七星坛”上祈求东南风。诸葛亮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。他通过气象观察,预测到了刮东南风的日期。到了预定的日期,果然东南风大作,周瑜顺利地完成了他的火攻计划。

这个故事形成了成语“万事俱备,只欠东风”,比喻什么都准备好了,就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万事俱备,只欠东风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嘘寒问暖 冰心《关于女人 我最尊敬体贴她们》:“孩子们安静听话,太太笑脸相迎,嘘寒问暖。”
众多非一 汉 王充《论衡 别通》:“孔子道美,故譬以宗庙,众多非一,故喻以百官。”
背腹受敌 《新五代史 南唐世家 李昪》:“吾无水战之具,而使淮兵断正阳浮桥,则我背腹受敌。”
满腹经纶 明 冯惟敏《海浮山堂词稿 商调集贤宾 题春园 浪里束煞》:“论英雄何必老林泉?满腹经纶须大展,休负了苍生之愿。”
掉以轻心 唐 柳宗元《答韦中立论师道书》:“故吾每为文章,未尝敢以轻心掉之。”
十全大补 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85回:“只见一个医生在那里和他诊脉,开了脉案,定了一个十全大补汤加减,便去了。”
反老还童 清 翟灏《通俗编 识馀》:“《急就章》‘长乐无极老复丁’即《参同契》所云老翁复丁壮也,今变之曰反老还童。”
万里长城 《南史·檀道济传》:“道济见收,愤怒气盛,目光如炬,俄尔间引饮一斛,乃脱帻投地,曰:‘乃坏汝万里长城!’”
生死有命 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对俗》:“生死有命,修短素定,非彼药物,所能损益。”
偶一为之 宋 欧阳修《纵囚论》:“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,可偶一为之尔。”